電機推廣困局待解
更新時間:2018-06-23 11:08:00點擊次數:4552次字號:T|T
202年3月2日,和財政部共同下發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電機第四批推廣目錄,此次推廣目錄中有29 家企業共 794 種型號的電機產品入圍,共計949.4萬千瓦。
202年3月2日,和財政部共同下發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電機第四批推廣目錄,此次推廣目錄中有29 家企業共 794 種型號的電機產品入圍,共計949.4萬千瓦。
雖然電機補貼政策依舊“給力”,但是電機推廣似乎仍舊“困頓不堪”,可謂是“推廣仍不濟,又到政策補貼時”,敢問電機今后路在何方?
推廣不利
從三年前的推廣政策確定到去年的GB863-2006能效標準實施,電機推廣工作由初的“如火如荼”到如今的“困頓不堪”,其整個推廣過程似乎并沒有那么“”。電機市場重要的推動力量是終用戶,沒有市場終端用戶的認可和消費,電機市場便無異于一潭死水,“電機不是一個終端產品,只靠電機方面來執行是不太現實的,因為下游企業只要價格不要能效,電機廠不可能違背客戶意愿做一些沒人要的產品,而從7月日GB863-2006能效標準開始實施。從我們走訪多家企業獲得的情況來看,2級能效電機的生產比例不會超過中小電機生產量的20%,絕大多數企業還是在生產低能效電機,但今年電機的生產比例比去年有所好轉,去年年底連0%都達不到,因為客戶不認可,即使電機廠在能效方面做很多功夫,但由于市場的需求導致了能效標準執行力度不夠?!?上海電機協會中小電機分會副秘書長陳康憂心忡忡的告訴記者。
電機是中端產品,由風機、水泵、壓縮機、機床、各種機械設備企業配套后銷售到終用戶。設備配套企業采購電機除滿足其驅動要求外,為其市場競爭需要,以電機價格低廉為主要訴求,至于是否節電那是終用戶的事。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重大裝備辦公室副主任周思剛就推廣過程給記者進行了分析:“電機成本增加較多,因為是中端產品所以電機企業銷售對象不是終用戶,終用戶說不準真想買電機,但配套企業來說,節不節能跟他沒有任何關系,他們只考慮價格因素,而用戶在此過程中對于電機的訴求得不到滿足,所以電機推廣特別困難?!?
電機推廣難,為顯眼的問題莫過于成本問題。
電機其實是在普通效率電機的基礎上,通過優化電機生產工藝、采用先進的轉子結構及優化的電磁場設計,使電機的工作效率比普通電機提高5~7個百分點,因為采用了新型冷軋硅鋼片并應用了新工藝,同時對銅以及相關材料的用料增加,使得成本較傳統電機平均高20%~30%,多數下游企業難以承受。
“在電機生產方面來看,我們現在是有量,但不是所有的客戶都接受,只是少部分客戶接受,生產量能達到我廠總生產量的5%左右,但電機利潤不高,價格本身就高現在做利潤反而沒有普通電機高?!睙o錫市中達電機有限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王偉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道。
成本增加,客戶不能接受,如何打開這一“僵局”?
政策補貼或許是推廣過程中的一場“及時雨”,但“及時雨”能否滋潤我國電機這一片廣闊“田地”,推動整個推廣進程順利完成呢?
坐等補貼
為了鼓勵節能電機的推廣使用,2009年發展改革與財政部聯合下發了《財政部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通知》(財建[2009]23號)文件,同時根據中小型電機行業協會組織研究的推廣節能電機的意見,進一步制定了《財政部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電機推廣實施細則的通知》(財建[200]232號,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對參與推廣的企業進行了審定批準。
從200年8月日和財政部公布“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批電機推廣目錄,202年3月2日和財政部共同下發“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電機第四批推廣目錄,在節能減排背景下,強制標準和鼓勵政策決定了節能電機未來將全面替代傳統低效電機。
推廣目錄一批批的公布,推廣目標一批批的制定,但在此過程中,補貼問題始終讓各家電機企業“糾結”。
一家入選電機第四批推廣目錄的企業負責人無奈的告訴記者:“補貼的申請過程很復雜,我們在想辦法如何將補貼爭取到位,如果工作量實在太大我們也只能放棄,目前我們先按照補貼政策的具體環節辦,但具體的情況還不得而知?!?
20年初在湘潭舉行的全國電機推廣工作會議后,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下發《發布了《財政部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20年電機推廣工作的通知》(財建[20]62號),在此次會議上具體就節能電機推廣的補貼實施是想進行了詳細規定,但是此次要求補貼的具體實施對象必須是面向產品的終使用客戶,電機企業必須經過配套的主機企業及配套主機企業的銷售渠道獲得終用戶的簽字確認才能落實獲得惠民工程的補貼款。這一點在量大面廣的中小型電機的生產企業來說,成了不可逾越的鴻溝。
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中小型電機分會秘書長陳偉華介紹,我國年生產交流電機約2億千瓦,除去出口約2000多萬千瓦,國內約銷售.7億多千瓦,再除去不在這次補貼范圍的電機,如單相交流電機、變頻電機、變極電機、繞線轉子電機、力矩電機、高滑差電機、各種減速電機、普通同步電機、各種制動電機等特種專用電機,在補貼范圍的約有.2億千瓦,補貼其中的70%,約為8000萬千瓦左右。
按平均每千瓦補貼40元計,約需補貼32億元。實際上,如果能將8000萬千瓦電機中年運行時間在2000小時以下的區分開來不予補貼(估計約占三分之一),則只需補貼5000萬千瓦左右,補貼資金降為20億元,但執行起來有難度。
“上級不相信下級制造企業,為什么補貼不能學習當初退稅的原則,還有些電機補貼到了地方地方上就不給企業了,地方上覺得一時不能給電機廠,所以造成補貼不能及時給電機廠,一家電機廠想拿到終用戶名單可能要到3年后,從出廠到代理再到總機后到用戶,而這幾個環節這樣轉就要很長時間,或者說有終用戶倒閉設備轉讓,那么終用戶就根本不能確定了?!币晃徊辉妇呙臉I內人士在談及補貼可行性時發出了這樣的抱怨。
記者在走訪多家電機企業之后發現,企業對于惠民補貼“糾結”往往集中于惠民補貼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著資金占用周期長、取證困難、補貼實施的節點無法落實等具體問題。
有企業負責人給記者形象的比喻了惠民政策:“在企業來看惠民政策是一塊‘看得見摸不著的蛋糕’,要把惠民政策補貼吃到口時非常困難的,因為操作起來困難太大了?!?
一位業界不愿具名的企業負責人在談到補貼時無奈的告訴記者:“有企業在惠民補貼的款項已經通過審批,但到所在省卻不給下發,說當地沒有相應的資金來撥款?!?
正是因為整個補貼過程的“糾結”,眾多電機生產企業紛紛選擇了坐等政策補貼的“靜觀其變”的生產態度,一度擱淺電機生產。
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在全國電機推廣工作會議上表示:我國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電機的基礎和條件。從生產技術看,近年來在政策鼓勵引導下,電機生產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在新型繞制工藝、硅鋼片精密沖壓、鑄銅轉子、高壓精密壓鑄成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經掌握及超電機生產技術。從生產能力看,我國電機行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年生產能力達到3000多萬千瓦,還有大量普通電機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經過改造升級后都可以轉向生產電機。從原料保障能力看,我國稀土資源豐富,品種全、質量高,并且冷軋硅鋼、紫銅、純鋁等原料具有較強的生產能力,大規模生產電機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據東元總合科技(杭州)有限公司FA研發中心處長張映明介紹:“因為現在電機的需求量很少所以我們公司還沒有量產電機,但在在技術方面來看我們電機廠的技術完全可以達到生產標準,同時電機從開發產品來看沒有難度,只是現在我們在等政策支持,同時我們已經具備了電機的技術儲備,可以直接進入電機的量產?!?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多數規?;髽I都具備了電機的生產條件,而除了補貼政策,標準問題成為又一阻礙因素。
標準謎團
“因為標準的混亂所以我們現在設計的產品得必須滿足多個標準,我建議我國標準可以和接軌,這樣對于我們產品的實際上也會好很多,因為標準的不同所以我們的設計也有所不同導致產品成本升高,不利于企業管理?!币晃黄髽I負責人在談及標準問題時告訴記者。
在電機推廣實施過程中,對于中小型三項異步電機的強制性約束已于20年7月日實施,但在此標準的實施過程中受限于我國具體情況,其強制性效果發揮不盡如人意,同時這也影響了企業對于電機推廣工作的積極性。
我國雖然是全球電機制造大國,但主要是生產附加值低、能耗高的普通電機,這不僅與我國日益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勢不相適應,而且制約了我國裝備制造企業的產業升級,目前,歐美等發達正在不斷提高電機能效準入標準,導致我國電機能效水平與國外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我國《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之前是GB863-2006,實施日期是2007年7月日,其中關于電動機的目標能效限定值也就是低標準在上述標準實施4年后自動升級到二級能效,從20年7月日起都變成了標準要求的低要求。按照GB863-2006版的三級能效標準的電機已經成為不合格品。這樣就使得全國的電機企業如果不生產節能電機,就變成經營者。GB863-2006是標準,是強制實施的,如此看來除了參與惠民工程的企業外,大量的企業就成了經營,這也成為政策難以實施的一大原因。
談到標準問題,一位從事電機研究多年的專家為記者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強制性標準執行不力的情況并不僅僅局限于GB863-2006,這個問題由來已久,我國歷史上強制性標準得不到強制執行的情況比比皆是。中小型電機的安全標準也是強制性標準,直到列入3C強制認證才真正得以強制。
國外對產品的強制性準入是靠法規來實現的,如美國的EPECT電機能效法令,歐盟的EUP指令等等,電機能效標準只是法令引用的技術指標。
首先強制性標準沒有權威機構去執行、監督以及沒有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實際上是較難強制的,而這必須要有較高的機構來制定法規、法令,由相應的機構去制訂實施細則并有相應的執行機構去執行才能實現的。
其次,電機是中端產品,由風機、水泵、壓縮機、機床、各種機械設備企業配套后銷售到終用戶。這些企業采購電機除滿足其驅動要求外,為其市場競爭需要,以電機價格低廉為主要訴求,至于是否節電那是終用戶的事;我國電機產能遠大于市場需求,電機企業基本上是微利,沒有一定的規模難以生存,為了贏得市場,只能低價競爭,客戶沒有需求,沒有企業愿意增加成本去做電機,否則將失去市場。
至于的強制性要求,絕大多數企業都抱著觀望態度,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去冒因為高價失去客戶的風險。等到大家都去做電機時再說吧,反正是“法不罰眾”的。
“試想,如果大家都不動,真正在國內銷售的電機只有百分之幾,等到后一刻來處罰,難度將非常大?!鄙鲜鰧<冶憩F出對電機廠商的擔心。
我國每年生產約2億千瓦的交流電動機,各行各業的裝備時刻離不開電機的配套,突然停止生產和銷售普通電機,電機又供應不上,電機企業一段時間銷量大減,企業生存困難,造成大量失業,如此等等,后果是嚴重的。
我國電機生產企業數量眾多,據統計截至20年末,我國電機制造工業企業達2260 家,行業總資產達5595.5億元,電機行業相關從業人員7萬余人。在眾多的生產企業中很多沒有進行電機認證,因此一旦按照標準強制實施,按規定將造成大量企業停產,當然停產的是一些小型的電機企業,特別是一些鄉鎮企業私人小企業,會造成很大的社會問題。
從國外的經驗看,強制性標準的推行涉及正反兩個方面,一是正向的能效標識制度,二是反向的懲戒制度。對違法行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將對相關企業處以高0萬元的罰款,處罰力度偏弱。同時,主要是針對電機企業進行能效標識檢查,疏于加強對市場上電機產品的檢查力度。
在采訪過程中,周思剛感嘆道:“犯罪成本太低,你說罰個20萬吧,他們的利潤在200萬,所以交了罰款還有很大的利潤,誰會在意懲罰呢!”
就此也有業內人士呼吁應該建立更加嚴厲的懲罰制度,使得二級能效電機生產廠商權益受到保障,同時也能很大程度上促使不符合能效生產廠商放棄三級能效電機的生產,更好的保證強制能效標準的實施。
或將打破僵局
既然既定的推廣效果不佳,同時在節能減排任務以及能源結構總需求相對增加的前提下,對于打破電機推廣困局,相應的解決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據專家測算,如果將在用的普通電機全部更換為電機,每年至少可節電600億千瓦時,接近三峽電站全年的發電量,可形成年節能能力2500多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多萬噸。
大力推廣節能電機、推進節能減排,對于完成“十二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目標,保障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在衡量企業利潤與技能減排任務方面,企業自身對于其所應履行的責任的明確或許對于電機生產與推廣也會起到一定作用。
上海百特機電有限公司總工陸惠國在接受采訪時說:“ 從企業來看,一般的電機廠只要想做都能做出電機,想做都能做好的,現在來看不能單純的說電機和低能效電機利潤的高低,如果因為利潤而一味生產低能效電機是對于整個環境的不負責任?!?
據記者了解,隨著就能效標準的失效,新的能效標準或將于年底之前出臺,對于企業來說新標準的出臺又將頗受影響。
“電機標準出臺對于電機的推廣還是有很大影響的,新標準的出臺對于企業來說肯定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闭憬‰姍C行業協會常務秘書長陸柏生結合其走訪多家企業所反映的情況這樣解釋道,“應對新標準的出臺,我們的企業開始積極行動,通過刻模具、上設備;新標準的出臺企業會面臨較大的壓力,成本上漲很多,包括新模具開發、用銅量的增加,硅鋼片用量增加,我們企業內部正在尋找自己的突破口?!?
也有專家呼吁,應該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解決先來后到問題,將強制性能效標準的實施日期放寬到203年7月日,也就是還有一年半的時間,這樣讓國標有可操作性,同時為電機生產企業在此期間從申請認證到實際投產給出足夠的時間。
陳偉華通過中小電機分會所收集到的意見,這樣告訴記者:“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先采用財政補貼來鼓勵有能力生產和規模大的企業生產銷售電機,盡快使電機占據70%以上的市場規模。此時再采取強制準入市場的措施,則很快能達到電機市場全面實現電機的目標?!?
對于推廣,補貼問題的操作環節無疑是眾多企業所反映的難點所在,而在此過程中,行業協會與企業專家也紛紛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與意見。
記者在走訪了相關行業協會后了解到,中國中小型電機分會曾向主管部門提出了希望直接補貼給電機廠的方案,但這樣做可能違背了WTO的原則。
但去年年底,惠民辦針對電機推廣中終用戶信息收集難的問題出臺了一個文件,規定除直接銷售給終用戶的要提供終用戶信息外;銷售給配套商的,只要提供配套產品銷售時的編號以及其他相應信息,以備后續跟蹤核查。這樣做大大簡化了電機廠的工作量,縮短了電機廠墊資的時間。采取這一措施后,電機廠推廣電機的速度大大加快。
“整個過程中財政部可以做一個很大的平臺,給每臺電機編號,通過編號可以查出相應的企業批次以及能效,這個方法或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用戶可以在當地的財政去領相關的補貼,這樣就不用電機生產企業參與其中,更加直觀?!标惪狄簿图涌焱茝V實施過程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據介紹今年2月份,中國中小型電機分會在上海召開了一次包括惠民工程入圍企業在內的理事擴大會議,有90多家企業60多位電機企業代表參加。安排了防爆 target="_blank">南陽防爆、佳木斯、湘潭電機等推廣任務完成的好的企業代表介紹了經驗。會上還邀請了財政部、、中國標準化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惠民辦等領導和專家出席,各位領導做了重要講話,對政策做了進一步解讀。
在隨后的推廣中,大部分企業加大了電機推廣力度,包括宣傳力度、資金墊付力度等,尤其是原來推廣難度大的低壓電機的推廣進度也大大加快。
在集中了一些企業意見后,記者發現,企業認為在電機廠銷給配套商后,要等到配套商配套到其產品上并實現銷售后,才能提供銷售的編號,這段時間多則幾個月,企業墊付資金過長會壓力較大,重要的是電機廠申報的時間會延后,電機廠擔心補貼截止時間后,這部分資金會拿不到,因此紛紛提出希望電機補貼截止時間至少到今年年底。
5月6日,溫主持召開了常務會議,決定今年要補貼節能家用電器、節能汽車、節能燈和電機360多億元,其中電機6億元,這一消息或許又將一定程度上提振各電機生產廠商的推廣信心。
就此也有業內專家表示:“補貼也只能是救一時不能是長久的資助整個行業,現在補貼大家都很清楚,不可能每年都拿出十幾億去補貼電機,難道給補貼就生產電機,不給補貼就不生產電機嗎?企業應該放眼于長遠,從自己做起早點著手電機的生產?!?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浙江省在今年的電機推廣中有一些相關的積極措施或許能為電機在全國的推廣帶來新的思路。
據陸柏生介紹:“浙江省已經出臺地策,新上的重點或技改項目如果不使用電機,一律停止項目審批?!蓖瑫r他也建議,“技改項目和重點項目,可以在項目的審批上進行把關,不采用電機的可以停止項目審批,或者停止驗收,三方監督或許對于電機的推廣更好一些”。
“節能減排不僅僅是某個行業某家企業的事情,是全球的都在倡導的一種行動,在推進能效標準實施方面,應該全行業進行,而不是簡單地規定全面停止三級能效標準電機來得以實現,通過諸多行業對于整個事件進行推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敝芩紕傔@樣為記者解讀了電機在整個節能減排過程中推進。
毋庸置疑電機的推廣對于我國今后的節能減排形勢,以及產業產能結構升級必將是極為關鍵的環節。
電機的推廣陷入困局或多或少反映出我國標準制定中的混亂,同時誠信體制的缺失也成為補貼制定與實施過程中的“糾結”所在,能否“脫困”將考驗著我國中小電機企業的發展智慧;提早的“積極”的投入生產還是觀望的“坐等”強制懲處再進行生產,不同的態度將決定中小電機行業發展的程度,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不計眼前得失或將盡早“脫困”。
(編輯:admin)
0
條評論